在近日举行的上海车展期间,一款别具一格的新能源MPV吸引众人的目光。
这款MPV的调光天幕和车窗不但能根据用户喜好“变色”,还能有效阻隔太阳总热能与紫外线,给车内乘客带来全新的舒适乘车体验。
它的“创造者”,是一家名为“光羿科技”的高科技企业,本届车展带来了业内首创的「EC智能后舱调光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光羿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新一代电致变色技术(Electrochromics,下称“EC”)的研发生产。目前,光羿科技完成第三代EC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颠覆性地采用卷对卷工艺,高效量产柔性薄膜基底产品,实现EC智能调光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建筑、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代EC技术研发与相关产品量产过程中,光羿科技先后完成多轮股权投资,投资方包括华平投资、经纬中国等知名创投机构,以及比亚迪、蔚来资本等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资本。
在多位创投业内人士看来,在国家持续实施“双碳”战略的大环境下,新一代柔性固态电致变色薄膜技术所带来的节能减碳功能日益重要,相关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建筑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羿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企业在苏州的工程与制造中心实现新一代EC技术相关产品量产——向众多新能源汽车车型提供EC智能调光天幕/侧窗等产品,其EC技术通过对透明介质(玻璃、塑料)的光热调节,重新定义人与玻璃的交互方式,创造更佳的视觉舒适与可持续生活体验,并致力于将调光产品引入千家万户,让民众在居住生活、驾车出行等场景免受阳光紫外线、刺眼阳光、燥热阳光的“侵袭”,拥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未来,光羿科技计划将EC智能调光技术应用在智能眼镜、建筑玻璃幕墙等更多领域。
光羿科技砥砺前行 研发新一代EC技术构筑强大研发优势与量产壁垒
所谓电致变色EC技术,主要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的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光学属性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光线和太阳辐射热量的主动动态控制,其在外观方面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目前,EC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汽车、飞机、玻璃幕墙、消费电子等领域,包括汽车后视镜、天幕/侧窗、飞机舷窗、智能眼镜等。
过去数十年,EC技术也完成了多轮迭代升级。
最初的EC技术,主要是凝胶态的紫罗精材料,主要应用在波音787飞机舷窗、汽车防眩目后视镜等场景,其玻璃变色后都呈现蓝色,但这项技术存在不可大面积、不可弯曲等问题。
此后,第二代EC技术开始采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比如三氧化钨等,主要应用在建筑玻璃领域,但这项技术存在不可弯曲、造价高等问题。
前两代EC技术在应用过程的发展波折与产品痛点,也给光羿科技研发新一代EC技术(柔性固态电致变色薄膜技术)提供有益的借鉴。光羿科技研发团队意识到,要让新一代EC技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需通过科技创新,令生产成本得到显著降低,另一方面需让这项技术在更多业务场景得到应用。
但是,EC技术属于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尽管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技术研发难度大与壁垒高,要实现低成本量产、以及解决传统EC技术的应用场景局限和调光范围等问题,绝非易事。
光羿科技创始团队在EC技术研发领域均是顶级专家,他们带领光羿科技研发团队,通过全自主研发,突破传统电致变色层材料的限制,采用独特材料配比,搭配全固态电解质,形成核心技术,并打破传统技术的玻璃基底限制,首次采用PET柔性基底,为电致变色产品形态带来更多可能。
为了降低量产成本实现高效产业化,相比传统液态灌装技术的批量单件生产,光羿科技自主研发卷对卷生产工艺方案,形成全球独有的连续性流水线的电致变色产线。
为了让新一代EC技术产品应用在更多业务场景,光羿科技有别于单一宽幅产线设置,拥有4条最佳宽幅生产线组合,能全面满足汽车天幕、侧窗、建筑幕墙等不同尺寸EC产品的定制化需求,单线产能超过500万㎡/年。
2020年起,光羿科技的第一代EC调光产品开始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伙伴包括OPPO、蔚来、极氪、比亚迪等企业。
让驾驶体验更舒适 新一代EC技术助力更多新能源汽车“升级”
过去十年,满足听觉需求的车内降噪/高级音响系统、满足嗅觉需求的香氛/空气净化装置正逐渐成为豪华汽车的标配。但光线——这个人类情绪调节中最本质的因素,也是人的视觉需求,长期被“忽略”或者“不可控”。现在,EC技术提出:让自然光成为可调的设计元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随环境智能变光”。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车型“搭载”EC调光天幕/侧窗,众多民众也感受到“不一样”的舒适驾驶体验。
如果你去浏览社交平台,会看到多位新能源汽车车主表示,周末带着家人驾车出游时,强烈阳光有时让家人坐在车里感到“太刺眼”,甚至影响子女的休息。在使用EC智能调光天幕后,他可以手动/自动调节进入车里的阳光,让家人不再受到刺眼阳光的袭扰,整个驾车出行变得更加舒适。
也有新能源汽车车主指出,夏天驾车出行时,他们最怕阳光太强导致车内又晒又热,在使用EC智能调光天幕后,可以有效隔绝大量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带来更安心舒适的驾车体验。
车展期间,笔者坐进光羿的展车,体验了后舱270°的智能调光系统。据现场专业人士介绍,该系统支持后排各区域独立调光。汽车后排乘客可分别控制对应区域玻璃的透光率,也可以通过声控、触控等方式一键操作,让后舱玻璃整体进入特定的调光模式。目前,光羿科技已基本攻克新能源的整车座舱光线控制挑战,完成汽车光热管理与座舱科技升级的技术闭环,推出新能源整车私密控光、舒适控热的解决方案——「EC智能后舱调光解决方案」,包括天幕、侧窗、后挡等产品矩阵,让车内空间更舒适。
光羿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车型纷纷尝试引入基于新一代EC技术的EC智能调光天幕、EC智能隐私车窗等智能调光产品,他们正结合不同新能源车型的需求,定制化地研发相关EC产品,满足汽车玻璃在不用位置使用的性能要求,在完美契合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理念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驾车体验。
他透露,光羿科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黑色EC调光产品系列已经在2024年底实现量产,调光倍率较第一代产品实现了大幅跃升,是目前业内调光倍率最大的产品;此外,新一代黑色EC调光产品在颜色的纯正度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黑色产品需要吸收可见光光谱380-780nm中所有的颜色,新一代产品解决了材料全光谱中476-630nm的吸收难题,同时保证极致可靠性。在用户体验上,新升级的黑色EC调光侧窗还可以提供绝对性隐私、可调极致明暗范围、防晒隔热三大价值。今年这款产品还会搭载在更多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天幕与侧窗上。
这位光羿科技相关负责人指出,新一代EC技术产品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显身手”,还有望在消费电子,如智能眼镜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场景。正是由于镜片与瞳孔之间的距离更近,对清晰度要求更高,EC调光的技术具有零光畸变,超低雾度的特点,光羿正加快相关EC技术应用的研发步伐。此外,光羿科技还尝试将新一代EC产品应用在建筑幕墙领域——在保持建筑美观的同时,通过EC智能建筑玻璃幕墙动态地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与热能,为建筑降低热损耗,既能满足玻璃建筑行业环保发展所需的高通透、低反射需求,也令楼内住户与办公人员有效抵抗眩光、告别炎热,提升生活舒适感。
他指出,通过持续性的技术研发,光羿科技让新一代EC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具有广阔应用场景的产品,填补电致变色薄膜技术的空白,让EC技术成为可以大规模引用的经济型技术,让更多民众享受这项新技术所带来的更卓越生活品质,为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